配资开户大全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农业大市,济南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征程中,以全链条粮食减损为关键着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用一系列务实举措书写着粮食安全的新篇章。
夯实根基:从源头保障粮食生产
在济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稳步推进,成为粮食全链条减损的坚实基础。
数据见证着济南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上的努力。2024年,济南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30.2万亩,粮食生产连续6年实现“三增”,总产量达到30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这背后,是对耕地“非粮化”问题的严格整治。济南建立市级卫片月度监测预警机制,让疑似“非粮化”问题图斑无处遁形,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早整改”,坚决遏制新增“非粮化”面积,守护好每一寸粮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济南的重要举措。2025年,济南规划新建成18.35万亩高标准农田,在这些高标准农田里,田、林、路、渠、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布局优化,为粮食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章丘区黄河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完善灌溉设施,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提高;项目还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墒情监测、无人机巡田等数字化管理,粮食亩产预计提高15%-20%,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同时,济南积极应用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措施,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全覆盖,全市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肥沃的土壤为粮食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从源头上保障了粮食的产量与质量。
科技赋能:贯穿粮食生产全流程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成为科技赋能粮食减损的样板。
走进示范区,智能设备随处可见。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粮食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储藏,实现了智慧化管理。田间的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象等数据,为精准种植提供依据。比如,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灌溉系统能精准控制浇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节约用水的同时,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
在种植环节,良种良法得到大力推广。目前,济南市已建成17.6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025年计划小麦、玉米、大豆良种统供规模达到240万亩,全力支持济南产的种子在济南销售。同时,济南打造了多个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其中商河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品种展示中心,多年来连续承担国家级、省级品种试验、展示评价、质量鉴定,以及种植技术的集成研究和培训推广,已累计展示省内外种子企业、育种单位优良品种5000多个。
收获环节,机械化与技术创新让粮食颗粒归仓。济南全力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适宜机收品种和适时晚收技术,以降低籽粒破损率,减少机收损失。2023年,全市小麦、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下降到0.85%、1.73%,远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真正做到了粮食颗粒归仓,保障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粮食烘干也是关键一环。济南实施多个新建粮食烘干项目,提高粮食干燥效率,降低产后损失。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粮食烘干机械化能力6000吨以上,日烘干能力达到1.55万吨/天,到2024年底,全市粮食烘干率达到40%以上。
产业协同:提升粮食流通与加工效率
粮食从田间到餐桌,流通与加工环节的减损同样重要。济南通过产业协同,优化粮食流通体系,提升加工水平,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
在粮食流通领域,济南不断完善仓储设施,提升仓储管理水平。绿色储粮技术如准低温技术和内环流控温技术广泛应用,既能保证粮食品质,又能减少粮食水分损耗和保管自然损耗。济南第一粮库和第三粮库应用这些技术后,储粮品质明显优于常规储存,且更受市场欢迎。
在粮食加工环节,济南倡导适度加工理念,在保证粮食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过度加工造成的粮食浪费。同时,推动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升粮食附加值。
此外,济南还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等一站式服务。这些产后服务中心有效解决农户粮食产后处理难题,减少农户自储粮损耗。据统计,使用产后服务中心服务的农户,储粮损失率显著下降。
粮食减损,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民参与。济南在学校、机关食堂、餐饮企业等场所,张贴宣传标语,开展主题活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粮减损的良好风尚。
在全链条粮食减损工作中,济南从夯实生产基础到科技赋能、产业协同,再到全民参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粮”策。在未来,济南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粮食全链条减损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济南力量,让“粮袋子”更充实、更安全。(文/赵世聪 张敏敏)
配资开户大全
金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